依托腫瘤影像人工智能研究及轉化實驗室平臺,基于深度學習技術,開發(fā)輔助診斷、個體化評估及預測AI系統;借助圖像識別技術,提高成像檢查規(guī)范化與標準化水平,助力精準醫(yī)療.
1. 放射科全面開展基于人工智能影像輔助診斷
肺結節(jié)AI平臺支持多種病灶的檢出,并可以根據歷史影像自動分析、對比結節(jié)變化及療效評估,極大提升診斷效率。同時,肺結節(jié)三維重建系統可以對肺組織、血管、支氣管、肺結節(jié)進行立體重現,明確結構空間立體關系,提供可視化圖像,實現術前精準評估。
肝結節(jié)的檢出及定量分析:AI軟件檢出肝臟病灶后,可以提供病灶的位置、體積、強化曲線等量化信息,并輔助定性;評估肝內膽管有無擴張、門靜脈有無癌栓,輔助診斷有無脈管累犯;可以自動識別肝段,提供各個肝段及左右肝、全肝的體積信息,用以評估殘肝體積比及輔助制定手術方案。
冠狀動脈CTA-AI輔助診斷系統可以發(fā)揮大批量、快速處理圖像數據的能力,提供影像重建和輔助診斷功能,節(jié)省醫(yī)生時間,減輕工作量,降低誤診/漏診率。目前應用于智能三維重建、斑塊類別及狹窄程度的智能輔助診斷等。
2. 構建智能化新型肺癌防控新模式
放射科與浙江省腫瘤防辦合作探索智能化新型肺癌防控新模式(圖2)。借助人工智能和信息化技術手段,依托浙江省癌癥篩查平臺,建設肺癌篩查和質控系統,通過人工智能和信息化技術,實現基于云平臺的肺癌篩查影像遠程的診斷和質控,面向全省基層醫(yī)院開展肺癌篩查培訓,并結合我省篩查情況更新省防辦的肺癌篩查標準。
圖2.智能化新型肺癌防控模式示意圖
依托該平臺放射科肺癌篩查質控團隊完成了溫嶺2019-2020年2萬例低劑量CT(LDCT)的質控,并實現對溫嶺民生工程每年1萬例的LDCT的遠程質控和會診指導。正在省內逐步復制和推廣該模式。
3. 引入智能化腫瘤影像評估系統,規(guī)范腫瘤影像評估管理
圍繞腫瘤新藥臨床試驗的影像評估的規(guī)范要求,放射科與麻省總院蔡文立教授合作,引入腫瘤影像智能評估系統,借助人工智能技術,規(guī)范腫瘤影像規(guī)范評估和項目管理。
圖X:智能化腫瘤影像評估系統
4. 建設人工智能研究與轉化平臺
依托中科院醫(yī)學所開展院所融合的深度合作,承擔醫(yī)學所影像人工智能實驗室建設項目。目前,一期建設已開展構建基于院內PACS、設備網環(huán)境的數據存儲和智能分析系統,旨在實現影像數據掃描-預處理-標注-模型構建的一站式平臺,支持腫瘤影像人工智能的研究與轉化。
5. 研究、研發(fā)及驗證深度學習智能診斷系統
放射科合作驗證乳腺DBT的人工智能輔助診斷系統,并發(fā)起IIT研究進入內部驗證和調優(yōu)階段;承擔明峰醫(yī)療智能影像工作站的應用驗證;自主研發(fā)胸片PICC置管定位檢測的深度學習模型;開展了多項基于人工智能的多模態(tài)腫瘤療效預測研究。
6. 多中心影像數據庫建設
作為中放放射學會大數據與科研工作組成員,承擔全國多中心研究,啟動腫瘤影像數據庫的一期建設。